首页

黑冰踩踏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2 23:55:52 作者:安徽8个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浏览量:42924

  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(记者 邢翀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日宣布: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,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。这将是朔尔茨自2021年12月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,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。

  朔尔茨任内首次对华正式访问是在2022年11月,彼时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,他成为中共二十大闭幕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领导人。在不到24小时“旋风式访问”中,中德为双边和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  此次再度访华前,朔尔茨入驻社交平台TikTok并发布视频,德国政府发言人将此称之为是个“好机会”。朔尔茨此访逢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,报道称他将到访重庆、上海、北京,行程涵盖政经活动等多项内容。外界认为,此访是双方增进理解信任、深化务实合作的契机,在当前新形势下坚持正确认知、寻求更多共识是访问关键。

  经贸合作是中德关系“压舱石”,去年中德贸易额出现一定波动。专家指出,面对双边合作中的新动态、新变化,中德应保持定力,在务实基础上拓展发展空间。

  去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531亿欧元,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,但与2022年相比,总额下降15.5%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表示,贸易额回落与多方因素有关,如德国通胀压力上升等,中德贸易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。

  “虽然贸易额短期内波动,但中德贸易形势长期向好的前景不会改变。”陈凤英注意到,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4.3%,达119亿欧元,创历史新高,朔尔茨此访有多位德国企业高管随行,凸显双边经贸关系重要性。

  前不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,不少德企高管表达对中国市场的十足信心。据称,梅赛德斯-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就曾在年会上表示,未来数年在华有大量投资计划。外界期待通过此访,双方形成更多利好的发展预期。

  据报道,朔尔茨访华团中还有来自环境、食品和农业、数字化和交通领域的三位部长,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德国有意在这些领域扩大对华合作,打造新增长点。而随着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中德有望进一步密切多领域合作。

  去年德国政府发布“中国战略”文件,文件鼓吹与中国“系统性竞争”等内容,一度为中德关系蒙上阴影。但实际上,中德关系整体稳定,即使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,双方仍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需求。

 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、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赵怀普指出,当前德国面临内外部诸多挑战,间隔不到两年,朔尔茨再度率团访华,料将以实际行动展现寻求共识的务实姿态。

  事实证明,以“安全”和“去风险”为由阻挠合作无异于因噎废食。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指出,许多德企认为“最大的风险是因不在中国发展而失去全球竞争力”,在华德企与中国企业竞争优势互补,可为全球经济创造高附加值。

  不可否认,当前欧洲内部也存在对华认知的错误倾向,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和阻碍。专家认为,德国是欧盟内举足轻重的国家、欧洲经济的重要引擎,稳定和发展好中德关系,有助于推动欧洲一些人校正对华认知、回归理性务实。

  谈及中德关系,毛宁12日表示,中德从彼此发展中获益,惠及两国人民,同时引领中欧关系行稳致远,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。

  赵怀普说,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节点上,通过高层面对面互动,有助于双方排除干扰、提供更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,充实双边关系内涵,这对中欧关系乃至国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(完) 【编辑:张子怡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民进中央2024年对口江西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情况反馈会召开

据此前报道,韩国政府2月早些时候宣布,为解决医生短缺问题,2025学年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将从现阶段的3058人增至5058人。该计划遭到医生团体和医学院学生强烈反对,并引发实习住院医师大规模集体请辞。

哈尔滨机场T1航站楼国际区正式投用

这几年,西北的防汛压力明显增大。山区洪水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积雪的融化,在很多流域的汛期,“暴雨+融雪型”洪水愈发常见,因此要对前一年冬天的降雪及时监测和预报。这涉及降雨的长期预报,是一个较难的科学问题。

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易鹏飞受贿、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

中华文明一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一句古语:“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”。它道出了生态文明的真谛,即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实现更可持续、更高质量的发展。这一观念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扎根,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。

10多个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达45万元

一是大力推行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。推进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,全面执行“两个百分百”标准,即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、新建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。结合城市更新工作,有序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,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。加大智能建造应用力度,推动建筑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和规模化、品质化发展。

游戏版号年内发放数量超4年均值

“节假日保障、重大任务保障,在工作岗位上度过重要节日,对我们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。”在郑煜川的脸上,写满了责任与担当。他笑着说,“我们还经常在视频会议上,透过指挥大屏看到对方。”

相关资讯

(一)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。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,建立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,全面掌握现状底数和管养状况。编制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,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、排水、供电、燃气、热力、消火栓(消防水鹤)、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。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。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,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的物联设备应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、同步施工、同步验收、同步投入使用,老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应区分重点、统筹推进,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、模拟仿真、情景构建、快速评估和大数据分析,提高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,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。建立涵盖管线类别齐全、基础数据准确、数据共享安全、数据价值发挥充分的地下管网“一张图”体系,打造地下管网规划、建设、运维、管理全流程的基础数据平台,实现地下管网建设运行可视化三维立体智慧管控。强化燃气泄漏智能化监控,严格落实管道安全监管巡查责任,切实提高燃气、供热安全管理水平。落实居民加压调蓄设施防淹和安全防护措施,加强水质监测,保障供水水质安全。加强对城市桥梁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运行监测。统筹管网与水网、防洪与排涝,健全城区排涝通道、泵站、闸门、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、水库等应急洪涝联排联调机制,推动地下设施、城市轨道交通及其连接通道等重点设施排水防涝能力提升,强化地下车库等防淹、防盗、防断电功能。
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